打印 |
发改委调整客车管理思路 |
进入下半年,政府决策层对新一轮扩张频亮“警示”信号,一连串以“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控新上项目”为目的的政策不断出台。此时,主事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国家发改委却发出了《关于改装类客车企业申请客车底盘生产资格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这是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向改装类客车企业打开底盘生产权的“大门”。一边是“遏制”,另一边是“放开”,对上了产能过剩“黑名单”的汽车业,国家发改委此举意味着什么? 有收有放是解放生产力的要求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重点推进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后,“区别对待、扶优汰劣、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始终是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反复强调的原则。发改委放开客车底盘生产权,是否也有此意?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核心是引导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客车行业发展很快,有的企业已达到世界级规模,但因为没有底盘生产权,底盘生产企业又不能及时按要求改进客车底盘,发展受到限制。中国客车业正走向世界,如果政府的管理思路不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行业的发展。因此,要在考虑历史现状的情况下,对现有的改装类客车企业进行具体分析,制定一个较高的门槛,扶优汰劣,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拥有对底盘的控制权。“我们是该收的收,该放的放。有收有放,是解放生产力的要求。”他表示。 显然,不论是“调整”还是“放开”,政府部门的本意都是使《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2005年春节后,国家发改委召集相关人员讨论客车底盘生产准入条件的方案时,就将其定性为客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事后出台的“通知”也是按准入管理制度的框架制定的。可以说,准入管理制度是国家发改委对汽车产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用管理摩托车的思路管客车 国家发改委对客车行业准入管理的思路,实际上源于这几年对摩托车行业的准入管理。在5月10日召开的“全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管理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负责人向28个省、市、自治区车辆主管部门的代表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以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为样板完善、实施其他类车辆的生产准入管理。 客车行业的现状与过去的摩托车行业确实有几分相似,不大的行业有近200家企业,散、乱及产能过剩现象严重。由于历史原因,买卖合格证更成为客车行业公开的秘密。自制底盘,花钱买合格证上《公告》,“非法出生”的客车产量据说已占客车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5月29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了湖南非法拼装客车的报道。客车市场专家高允航对记者说:“拼装底盘最大的好处是不占用流动资金。现在汽车零部件产能严重过剩,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部件,打一个电话就有人送来,而且不必马上付账。” 既方便,又得利,还可以躲避责任风险,这样的买卖为何不做?当然,倒霉的是车主和乘客。 加速客车行业的整合 这些发生在客车行业的事情,过去也经常发生在摩托车行业。但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的实施,以及2005年以来一系列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的出台,不仅使摩托车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遏制了此类事情。 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1~5月,我国摩托车整车行业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37.4%;利润7.91亿元,同比增长80.6%;摩托车零部件行业收入253.7亿元,同比增长31.1%;利润9.17亿元,同比增长54.4%。摩托车行业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局面,初步得到了改变。 既然对摩托车行业的准入管理初见成效,国家发改委在制定客车行业管理政策时借鉴前者的经验,也就不足为奇了。与“通知”前后出台的《关于完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加强车辆管理的通知》,已经显示出此种迹象。“通知”中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规模、设计开发能力、营销及售后服务系统和生产一致性能力等,也有较高要求。有业内人士估计,按“通知”的要求,只有进入客车行业前10名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底盘生产权。 “通知”的出台明显拉开了客车企业间的距离,扶优汰劣势必加速客车行业的整合。但也有权威人士指出,“通知”的出台无疑是政府部门在行业管理上的一种进步,但生产准入与产品准入在管理性质上有所不同。汽车行业是竞争性行业,在企业生产准入上应该放开,而在市场的产品准入上应该完善管理,这才是市场经济的原则。 |
2006/8/30 9:19:11 中国汽车报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