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对发展农村汽车市场的思考

    近年来,“三农”问题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购买力的提高以及农村消费市场的日渐活跃,使得汽车需求和消费有了基础。农村汽车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最后的“金矿”,“到农村挖金去”定会成为诸多汽车企业的必然选择。发展农村汽车市场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正确把握中国农情
  农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这是任何一家汽车企业都不应该忽视的。要开拓农村汽车市场,必须正确把握和研究中国国情,特别是农村的情况。笔者以为,我国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低速汽车时代”。
  首先,从世界汽车发展的历史来看,低速汽车的出现与发展,是我国汽车发展历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汽车要进入农村寻常百姓家,必须有一个过渡期,这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美国出现过福特“T”型车,德国有过大众“甲壳虫”,日本战后也发展过“三轮车”,这些都类似我国的农用车,这是适应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中农村的需要的。
  其次,就我国大部分地区来看,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还会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汽车市场也会是一个长期的二元市场。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会呈梯度推移之势,逐渐从相对富裕的地区向相对欠发达地区推移。有调查数据表明,在农业生产全部劳动量中,农业运输的用工量占3成到5成,在山区甚至占到6成到7成。据估算,我国农村每年田间作业运输量为120亿t,城乡之间货物运输量为70亿t,而且每年还以5%~10%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现在机动车保有量仅能完成农村运输量的30%,而发达国家是80%。随着农户收入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土地的集中规模经营,机动车必将大量进入农村,发展空间巨大。购买价格低廉的机动车,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第三,购置什么样的机动车,与农民的收入水平分不开。从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的情况来看,当一个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000元时,开始进入购置低速汽车的高峰。这时期的高速汽车还不是农民的首选。低速汽车的适用性还与道路状况有关,一方面,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农村公路的等级一时还难以提高。据调查,2004年底,我国低速汽车的用户有64%的里程是在3级和3级以下的公路以及乡村土路和沙石路上运行。农村运输货源分散、运输距离短的特点,也决定了低速汽车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适应性。
  二、正确把握当前农村汽车市场的现状
  与国家大环境“热”相比,目前的农村汽车市场却有点“冷”。近年来,尽管中国农用汽车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但农民却仍不满意,十分渴望多用途的新产品的出现。于是产生这样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农用车企业的开发能力较弱甚至没有,而又不愿或不屑于生产农用车;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市场有需求而又需求不旺。笔者以为,导致尴尬局面出现的原因有三:第一,开拓农村汽车市场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它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联系在一起,与农村的各种政策联系在一起,与农民的消费观念联系在一起,而且由于中国的农村市场地域广阔,各地的经济条件和农民对汽车的需求愿望相去甚远,汽车企业需要准备的事情还很多。第二,尽管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多予少取”方针,一方面,2006年国家将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一个大举措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这是多年来我国以城市建设为主的投资方向正在转为更加重视农村建设的重大转变;另一方面,在近年来减负的基础上,2006年全国将取消农业税。这标志着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将成为历史。但是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不高,决定了购买力水平仍在低位徘徊。据最新统计,我国农民可支配的现金收入不到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3。因此,如何解决需求和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三,中国农村对汽车的使用方式具有一定特点,除了道路条件、维修能力之外,农村人口对汽车的使用方式与现在一般国家使用汽车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现在我国轿车工业所生产的车型基本上是按国际常规标准设计的,有些性能和装备,如发动机的燃油滤清系统、整车加速性能、越野性能和车身内部装备;如地毯、沙发坐垫、毛呢材料的顶棚、收音机、空调……这些装备并不是农村人不喜欢用,而是目前我国农村的劳动条件和这些装备的使用条件相差甚远。现在国内全部在生产的轿车车型没有一个车型是从我国农村使用条件出发而设计的。即使是城市用的最廉价、简易的家庭轿车,其结构的设计也不适用于农村的条件,更不用说合资企业生产的国外引进的车型。说到底,就是汽车企业没有生产出正规的、真正适合农村人需要的汽车。
  三、正确把握农民的需求
  那么,农村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呢?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购买力的提高,农民对农车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因此,既可以坐人,又可以拉货,而且价格也不贵的车应是当今农村人的最佳选择。农村人买辆车作代步工具,不像城里人天天上班,顶多是进城和走亲访友时用。他们买车的更大用途是拉东西,田间地头的东西要拉回家或拉出去卖掉。这就需要将真正性价比高的农用汽车产品推到广大农民消费者面前。笔者以为,汽车企业应从“优”、“特”、“多”、“小”四个字上下功夫。
  首先,要满足一个“优”字,即满足优势产业需求。我国加入WTO后,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花卉和食用菌等已成为优势产业,我国优势农业产业的共同特点是劳动密集型,这使得产业优势难以变成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据专家分析,农业生产中运输量占劳动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把这50%的劳动变成机械化,就会形成一个农机的巨大市场。如具有保鲜、冷藏功能的专用运输机械,用于农村环保的洒水车、吸粪运输车,具有前、后动力输出配置的提水、运输、喷洒功能的节水灌溉车,以实现无灌溉条件的丘陵菜园、果园水灌溉需求。食用菌生产以农户为主,急需批量小、能进入农户提供菌袋料加工的专用车。农用车若能配备带料加工机械、饲草饲料加工机械,一辆车就是一个小型的移动加工厂,肯定会受到农民欢迎。
  其次,要满足一个“特”字,即满足特殊需求。我国在生产大量粮食的同时,生产出大量的秸秆。秸秆体积比例大,运输不方便,农民需要将秸秆压实、打捆、捡拾、加工的专用变拖和农用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秸秆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再如农村建筑用楼板等水泥预制件的运输,目前还没有具备自动装卸的变拖和农用车。很多农机户利用拖拉机的液压输出装置,将挂车改装成能自动装卸、运输水泥预制件的机组,虽然也能满足一时之需,但效率低、安全性差,技术不过关,常出故障,因此迫切希望生产厂家能供应带起吊、装卸功能的专用变拖和农用车,其需求量非常大。
  第三,要满足一个“多”字,即满足多层次、多功能需求。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造成了农民对农用车需求的多层次性。同一个产品,在发达地区已经饱和,但广大中、西部地区的需求则刚刚起步。发达地区要求农用车有液压起重、铲、叉、吊等功能装置,使之完成更多功能性作业,而不发达地区因支付能力有限只需要基本型。因此,必须满足多层次需求。同时,随着农村劳动日值成倍提高和农民就业渠道拓宽,农民大都希望所使用的机械能够效益高、功能多、皮实耐用。如变拖和农用车,在满足农村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其动力输出和液压输出功能完成农田耕、播、坐水播种、运水微灌、植保、施肥、移动或固定式农副产品加工作业等;运送体大质小农产品需要加宽、加高、加长车厢等;运送猪、禽、羊需要多层货厢,且长距离贩运需要补饲、给水系统,以保证成活率等。
  第四,要满足一个“小”字,即满足超小型需求。现在农村中载重量1000kg以下的农用三轮车需求量大,主要用于家庭小批量运输,用以替代人力车进行较短距离农产品贩运,赚区域间的价差,效益很好。但生产厂家往往看不上这些“小儿科”,忽视了其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机械售价1500~2000元之间,一般家庭都有能力购买,而且大有普及之势。
  同时,由于农村道路虽然有所改善,但山区、丘陵和偏远地区的村、组、农户间的路仍以能通人力架子车的路和羊肠小道为主。这些地方农民出行极不方便,农产品流通受阻。虽然有摩托车可以代步,但其速度高、载重量小、牵引力也小,不适应这些地方使用。因此他们急需一种风冷小型柴油机、功率为3~4kw的两轮农用车。这种两轮农用车应能运载质量大的货物,最高时速应在每小时五十公里以内,应有可拆卸货架,并优化车架结构,采用新型焊接工艺,增强车架构件强度,还应考虑农村特殊环境,适当加宽轮胎,以提高行驶稳定性。两轮车除作为运载和代步工具外,应考虑拆装方便,以便使用发动机带动抽水机、发电机、打谷机、脱粒机等微型机械,甚至可以在前轮部分设计方便拆卸的机具,用于谷物收割等作业,实现一机多用。这种根据农民特殊要求设计的两轮农用车,虽然价格可能比现在摩托车贵一些,但由于多功能,适应性好,肯定会满足农民需求而大受欢迎。
  有专家指出,农村汽车市场是中国汽车市场至今保持最完整,也是最后的“金矿”。与城市不同,农村汽车市场现在还基本上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批民族品牌已根植于农民的心中,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尽管低速汽车技术含量不高,但这并不等于没有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低速汽车的一个“近亲”——同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小马力拖拉机,我国每年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10%;另一个“近亲”摩托车,近年的出口势头更是异常迅猛。低速汽车适应性强、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低速汽车属于具有中国特色而在世界上独有的汽车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近年来,一些主导企业已开始把产品销往印度、俄罗斯、孟加拉、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等五十多个国家。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大型汽车公司一直在致力于这块市场,不断研发生产低成本、低价位的汽车,但都因为价格降不下来而没有大的突破。惟独中国的产品凭借较高的价格性能比而受到欢迎。对此,有识之士呼吁,汽车企业应该强化出口意识,国家应及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让低速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如果我们不给予高度重视,我们民族品牌精心培育起来的农村汽车市场,也许有一天会被“狼”叼走。国内汽车企业,应抓住“狼”进入之前的这一段大好时间和机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尽快研制开发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优”、“特”、“多”、“小”特点而又经济实惠的农用汽车产品来。这既能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需要,又有益于企业,有益于国计民生,一举三得的好事,汽车企业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