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自主创新是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选择
邵奇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的宏伟发展前景,也为各行各业提出了前进的目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我们的目标就是奋力使中国由汽车生产大国走向汽车强国。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今年的讲话,将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在自主创新中发展壮大的中国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产业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2004年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今年产销有可能双双达到世界第三位。五十多年的发展,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第一汽车厂建设为标志,中国自力更生创建了汽车工业的初始基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给汽车工业压担子、开路子,各项重点建设和优惠政策扶持,拉开了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序幕;
  改革开放,合资合作,拨开了汽车工业发展中遭遇的重重禁锢与迷雾,大胆走向世界,焕发出全行业的生机和活力;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为依据的一系列政策,冲破了行业发展的种种限制,让生产力与消费需求同时喷涌而出,汽车工业迅速扩展演化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不仅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日渐成为国家战略产业;
  在引进、消化、吸收、改进的基础上,全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与人才状况迅速进步,为自主发展、自主创新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并且已经开始不断总结出自主品牌丰硕果实。
  谈到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之路,我们从内心对几代汽车人和不同时期的若干汽车骨干企业员工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一汽集团不仅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而且五十多年来始终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他们坚持品牌战略,既成功组建了多种形式的合资企业,生产世界名牌产品,又斥巨资搞创新开发自主品牌,仅2004年技术创新费用即达到36.7亿元。在百万辆销售汽车中,自主品牌产品超过了半数。
  东风集团的诞生,标志着汽车工业的战略布局密切联系着国家的安危。几代东风人硬是在荒山沟里建立了打不垮的汽车工业基地和永垂青史的汽车团队。东风公司的整体合资合作,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突破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历史沉积的问题,使东风品牌快速跨入时代队列,保持了前列地位。
  上汽集团是改革开放的精品。他们抓住了最佳时机和最佳切入点,迅速壮大为主流骨干企业。尤其可贵的是上汽集团成功地探索了合资企业中合作创新的新路子,现实地解决了在合资条件下自主创新分步走的好办法。上汽集团又率先走出国门,为并购国外汽车企业、充分利用海外资源作了重要的探索。
  广汽集团是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他们正视过去失败的教训,用改革的新思路摆脱了汽车工业的许多陈规陋习,开拓了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用智慧和汗水率先创建了我国首例汽车产业集群的雏形。
  北汽集团、重汽集团、奇瑞集团、长安集团、吉利集团等一批汽车企业、也各有特色,都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作出有理式价值的贡献。
  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历历在目,我们不断地赞叹这是一条凝聚了党的关怀、人民的期望和全体汽车人心血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一条鲜明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到底,这条路子的基本特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主观要求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把发展和改革结合起来,把技术进步和解决体制性矛盾解决起来,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探索多种发展模式解决起来,把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发展结合起来,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某些不足之处,主要是转变增长方式上步子不够清晰,有调整经济结构上尚未突破地区性障碍,尤其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力度不够,这些都是在“十一五”期间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现在有一种片面的看法,把中央自主创新的提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等同起来,认为自主创新仅限于科技创新,甚至以此贬低这些年汽车产业的成就。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中央文件中明确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果、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些清楚地涵盖了三个重要的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组合就是中央文件指出的创新发展模式的一部分。
  还有一种片面的提法,就是认为五中全会后汽车产业的唯一任务就是自主创新。这也是错误的。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项“必须”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也是汽车产业要全面贯彻任务。汽车产业的发展如果偏离了这个方面,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并非仅仅剩下了一个技术问题了。中国要成为汽车强国,必须在全行业深入而全面地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不仅要搞好技术自主创新,而且要认真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经营理念和模式创新、管理思维与方法创新、以促进调整与增长方式的变化,进而达到创新发展模式的目的。
  二、自主创新既要满怀爱国豪情,又要有求实的科学态度
  什么是创新?从一般意义上说,创新是对现状的改革与提升;从精确含义上说,创新应该包含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华所在。创新不是模仿,也不仅仅是是改良,有时为了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但不能把模仿自视为创新。
  什么是自主?从一般含义上说,自主是对某一事物具有决定权;从深层含义上说,自主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并且目的明确地为某一特定的主体服务。现在世界以国家和地区作为存在形式,因而自主不仅关系经济范畴,也关系政治范畴。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自主都是不可或缺的。
  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
  单独提到“创新”或“自主”,很少有争议,但一旦把“自主创新”结合在一起,争议就不少。今年我们倡导的自主创新一直受到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干扰,并且往往以各种方面影响决策层的意向和工作任务的落实。左的干扰主要表现在把科技问题“泛政治化”,忽视或藐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强调一切从头做起,强调所谓“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制定标准或工作方案的过程中,左的干扰表现在不强调开放的原则,表面上是维持民族利益,实际上可能是维护小单位、小集团的利益。这种干扰之所以不易识别,是因为举着“爱国主义”的旗帜,动不动给别人扣上“不爱国”的帽子,而且一些貌似激昂的意见容易哗众取宠。右的干扰主要表现在看不到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经济上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把国与国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严肃斗争看成仅仅是单纯的商业买卖行为;另一方面表现在看不起我国的自主开发能力,把我国科技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技术引进上。他们认为国内搞开发的成本远高于国外,当前主要抓密集的加工工业就行了,做“世界加工厂”也不错。等资金、人才积累多了,再搞自主创新也不晚,这种干扰很容易蒙蔽一些贪图眼前利益的人,尤其是政治上不敏感的人,使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我讲这些话无意把左或右的帽子扣在谁的头上,但我们中一些人确定存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倾向,应该迅速对照五中全会精神,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是这次五中全会《建议》最鲜明的特点。自主创新是科学发展观重要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指导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后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要搞好自主创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找到差距,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
  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发展的速度和模式差别甚大,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各不相同,市场环境也一样,因而在推进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原则上是统一的,具体方法是路径则不应强求一致。要在全面研究自主创新要求的前提下,确立各自的创新目标和安排,务求取得实效。我国目前轿车生产企业的主体是中外合资企业。合资、合作这种形式源于改革开放,符合世界潮流和经济发展规律。中国充分利用世界汽车工业转移、重组的机遇,因势利导地快速发展自己的汽车产业,带动了汽车企业整体水平尤其是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工队伍,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和新阶段的自主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国内内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都开始了自主创新产品的步伐,不仅奇瑞、吉利等明星企业有不俗的表现,而且主流骨干企业也以多年积累的雄厚技术优势,倾力创新开发新产品,令人瞩目。应该强调。“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排斥开放与集成,自主创新也不是鼓励一切从头做起。集成技术是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改进也是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最近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也强调了要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这一正确方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了大批专家,用一年时间总结分析了中国汽车界内资企业和合资、合作企业的若干种产品开发和更新模式,做出了科学的评价,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充分体现了汽车企业的创造能力。这份材料将作为本报告附件发给大家,很值得汽车界研究、借鉴。
  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任务很重。发展的路子很宽,可行的方案多种多样,各有千秋。我深信,一个百花齐放的美丽景象,必将呈现中国迈向汽车强国之路上。
  三、当前汽车产业自主技术创新任务
  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一硬指标,是十分艰巨任务,是汽车界人士光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务求成功。
  全面增强科技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从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入手,在这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尽快形成自主的品牌以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
  大家都很关心汽车产品的自主开发、自主创新。开发,即以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手段,进行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自主开发,即以自己为主导的开发,包括自主定义产品,提出总体概念和总体设计,自主决定产品的开发方式,主导开发设计过程,在合作(或委托)开发的工作中拥有决定权和决策,并且自身具备完整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有能力对所开发的产品进行评价,所开发产品的产权(包括知识产权)归己所有。显然,自主开发与自我开发含义不同。自主开发并不意味着全部开发工作由本企业自行完成,也不需要全面掌握全部零部件所涉及的每一个技术环节,而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专家们分析,未来汽车产品开发方式将呈现五大趋势,即研发任务外包化、开发工作全球化、联合开发扩大化、工程设计虚拟化和基本要素沿用化,其中许多工作将不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因而将成为一种节省开发成本和时间的有效方式。但无论什么“化”,如果企业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并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占有主导地位,就会丧失自主权。这正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也是今后要全力以赴的工作重点。
  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是它们的组合,品牌代表了一个产品或一系列产品的品质、社会认知度、市场占有率和价值取向,也代表着企业的信任度和形象。自主开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对自主品牌培育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自主开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对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决定了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在当今世界汽车产业中,没有一系列代表国家汽车产业整体水平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为支撑。没有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工业实力为依托,是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持续发展的。
  应该说自主开发能力和自有知识产权主要涵盖的是科技领域、而自主品牌则是实际上表现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只有当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营销能力、服务水平和融资能力等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各种要素具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建立起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品牌的塑造是长期经营与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我们的目标不是只要有自主品牌就行,而是要自主的知名品牌,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知名品牌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知名品牌的产品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才能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使品牌保持长期的信誉,我们不能只打低价牌,而要搞物美价廉的品牌。如果我们不能摆脱低附加值的现状,就不会有足够竞争力的品牌。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品牌也需要炒作以扩大知名度,但主要靠炒作是炒不出忠实的用户的,因而也炒不出真正的知名品牌。这些昙花一现的人物和品牌还少吗?
  自主品牌的培育对自主开发能力的建设至关重要,自主品牌可以成为自主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平台,也是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发挥才能、锻炼自己的舞台,当然在中国这个汽车大国中,众多在中国生产和按中国市场需求经过双方合作创新的世界知名品牌,也是中国汽车人的一个大舞台,我们可以从中为培育中国的知名品牌积累很多重要的能力。我们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
  产品开发主要是设计、研究领域的事,而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了制造工艺、装备和材料的创新,涉及到机械、化工、电子、冶金、轻工、纺织许多系统的众多部门。品牌的创新涉及的部门更多。几乎包含了企业的全部人员。因此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不能只依靠少数人,而要最广泛地动员和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中央明确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自主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十分正确的,但是只有在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主体作用。没有体系,只靠个别科技人员和单个企业的行动,不可能有更大的作用。胡锦涛同志在视察科学院时指出,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这一指示,极为精确地勾画了技术创新体系的结构。
  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对国家创新体系在国家层次上进行整体构建,重点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并在某些关键问题上采取重大行动。例如,国家已加快汽车计算机平台建设工程,这就大大促进汽车企业进一步掌握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加速解决汽车和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的优势组合,实现新一代汽车自主设计。
  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企业普遍感到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上头热、下头温;给企业压担子重,政府部门很轻松;口号喊得多,行动少;要求多,投入少。二是我们感到目前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在创新链上层面错位,过度交叉。按照中央关于创新体系的合理分工,国家科研院所和大学应侧重于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而企业则应侧重于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并在制造技术上有所突破,而不应大家在争“市场”。当然,这也与前一阶段一些国家科研院所企业化改制有关,因而造成了目标漂移、行为错位。我相信这些问题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深化改革中得到解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