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轿车进入家庭开辟消费新领域 |
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23.2%,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市场的急速扩容,与轿车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密不可分。随着汽车消费的高速成长,“汽车社会”正快步向我们走来。 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占50%以上,标志着私人汽车消费时代已经到来,汽车社会开始第二次转型 据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已由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并已实现从公款购车向私人购车的转变。200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55.3%。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一个国家私人用车在汽车保有总量中超过50%,年消费量超过70%,就意味着私人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私人汽车保有量突破总保有量的“半壁江山”,汽车市场的主体从公车转为私车,这标志着我国汽车社会第一次重大转型已经初步完成。 事实上,汽车产品对需求的要求很高。一是购买力要强,二是使用条件要好,这些都是汽车工业本身解决不了的。因此,解决消费方面的问题,对于汽车工业发展至关重要。5年前,当《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出台时,在有些人看来,轿车还是值得炫耀的奢侈品,公车消费还是汽车市场的主力军。几年光景,轿车已快速进人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化”的商品。 从公款购买汽车为主到汽车逐渐进入家庭,是汽车社会第一次重大转型,它给人民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提升,过程历经了10多年时间。有关人士认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重大转型与第一次重大转型相比,核心内容更加复杂。未来10到20年,汽车产业结构如何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科学调整,国内汽车企业如何在引进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变“制造”为“创造”,增强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与消费市场密不可分。汽车消费导向还必须与国家提出的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保持一致,解决汽车快速增长与紧缺的土地、石油资源之间的矛盾,做到汽车、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汽车社会”意味着汽车普及,这就需要规范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同时通过汽车消费政策鼓励或限制汽车消费。因此,政府关注的重点要从汽车产业政策提升到汽车社会政策。如果对“汽车社会”的到来准备不足或引导不当,会带来资源、环境和社会等方面难以预计的后果。 只有大众消费才能实现汽车消费的理性革命,消费者对汽车产业利润有了更多的了解,汽车价格也日趋合理 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个人消费为主导的市场的形成。而之前公车消费对理性消费的体现是不充分的,只有真正以个人消费为主的消费市场形成,才能够谈到理性消费。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完善,高油价时代的来临,车型的推陈出新,厂家、经销商惯用的降价促销手段如今已慢慢失去吸引力,不再像以前那样奏效了。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如今的用车成本越来越高,服务费用也是居高不下,买得起车用不起车是老百姓的普遍反映。随着汽车消费的更加理性,消费者对企业利润有了更多的了解,汽车价格也日趋合理。《汽车工业企业经济动态》报告显示,中国排名前23位的汽车制造商2004年前11个月总利润减少24.12%,其中有8家亏损,15家利润出现负增长,负增长企业的比例超过65%。而2005年汽车行业利润也仅为2004年的60%。利润率超过10%的企业寥寥无几,多数企业的利润率在5%左右。理智控制下消费者持币的手,也有力地遏制了厂商虚假的利润释放。 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也促动了主流消费观念的转变。两厢车渐渐被市场接受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年“老三样”之一的富康两厢车,论性能和技术水平,还有价格,都有着不错的卖相。引进之后,神龙公司却实实在在缴了一笔学费,两厢车十年的市场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即使是轿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之后,POLO,高尔依然没有时来运转;不少经典的两厢小车来到中国,比如飞度、福克斯等,都是先改成三厢版的“试水”。厂家的回应也很简单,70%—80%的中国人就是不喜欢缺了尾巴的小车,尽管它灵活、轻便还很省油。 可近来情况却好像突然间发生了变化,国内突然冒出了20多个品种的两厢车,东风日产的两厢小车骐达价格甚至高于它的三厢版;三厢POLO的价格也在频繁跌落后几乎与两厢版在同一区间内;上海通用更是在三厢车凯越基础上,特别请乔治亚罗设计出了大卖的两厢凯越HRV。市场的变化最直接反映出消费者需求的转变。 这样的观念转变还包括消费者的选购意识的变化。购车者已经从“大即是好,外观优先,性价比突出”的盲从心态中解脱出来,转而更加关注安全与经济的指标。10年前,“国产化率”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与质量问题联系在一起。如今,汽车质量普遍提升,管理部门严格执行标准,这就给理性消费带来重要内容:消费者开始有意选择本土品牌轿车,而且当国家鼓励节能清洁轿车和小排量轿车的政策日益明朗后,选择经济实惠轿车的趋势开始出现。 汽车的理性消费要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应抑制过度消费和奢侈性消费 汽车的理性消费不可能是一个个体的、孤立的行为,它肯定也是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政策影响力可能是最大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这些政策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居民汽车消费与中国小康社会的经济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他同时表示,“稳定、明确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既能抑制过度消费和奢侈性消费,引导消费者走向与资源环境水平相一致的汽车消费,同时可以对厂商的开发和投资计划产生积极影响。” 即使是美国那样的“汽车大国”,其政府、国民、汽车企业的汽车消费观也是在不断转型和进化的。过去,美国的汽车消费文化一直追求大排量、大功率。可最近,美国政府却“精打细算”起来,提出了新的汽车油耗技术标准。另外,高油价也促使美国的消费者开始对大排量“喝油机器”表现出冷淡,转而青睐节能的车型。 有关预测表明,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960万—1000万辆,2020年达到1500万辆左右。15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和生产国。我国三分之一的燃油消耗都来自汽车,到2020年还要增加60%以上。现在我们的燃油税只有欧洲的三分之一,许多消费者并不关注节能而追求大型化。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这给严重依赖燃料的汽车工业带来很大影响。现在,政府部门、专家和企业界都已认识到,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型轿车。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不断制定出台鼓励经济型汽车发展的政策,这势必会对国内消费者的购买意识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正在迈进汽车社会的门槛,但是我国还没有进入汽车文明社会。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驾驶员素质、交通法规的遵守、文明行车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汽车消费是一面镜子,它既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映照出一个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在这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 大众汽车消费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汽车产业本身。汽车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推进器,在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还将改变人们对距离和时间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生产和出行方式、居住选择、城市和乡村结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消费结构、商业模式也将随之改变,进而影响到就业结构、社会关系、沟通方式、活动节奏,以及知识结构、文化习俗等,并将逐步形成中国的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消费环境,它是与汽车信贷,维修服务等汽车相关行业以及社会机制、社会结构等密切关联的,而这些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最终达到各方面的相互协调。 |
2006/2/22 10:37:31 经济日报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