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自主创新之路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业界人士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走出中国特色的汽车自主创新道路才是关键。这与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大会所倡导的精神不谋而合。

  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要走特色之路

  世界汽车业的“先发”国家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很多是属于普遍规律,我们“拿过来就可以用”。但是,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探索。

  专家认为,作为“后发”国家,必须发现自身特点,利用特色,形成差异化优势,才能取得真正的发展。张小虞说,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促使我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强国。如果我国掌握了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在技术上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靠我国庞大的汽车市场总容量和生产总量,自然会成为汽车产业强国。要掌握核心技术只有靠自主创新,但具体怎么搞,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从历史上来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创新历程都有自己的特色,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日、韩汽车工业崛起的经验。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日、韩汽车开始起步,他们通过不断模仿、消化、吸收,再经过自己的理解,创造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产品。随着研发能力的提高,逐步具备了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现在,是中国汽车产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的时候了。当前,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为全球技术交流提供了条件,也为我们的汽车技术“走出去、请进来”提供了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员钱平凡博士认为,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学习,有利于企业将国外新技术与国内的研发实践结合起来,最终为“中国特色”的形成提供极大可能。

  必须“具体”地探索

  大多数专家认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汽车自主创新道路,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重点跨越”的指导方针,在汽车产业也同样适用。

  先进技术与核心技术将是汽车产业在自主创新中突破的重点。

  据张小虞介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汽车产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有详细规划,就是着重发展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重型专用汽车、智能化汽车。例如低能耗和新能源汽车,《纲要》描述得非常具体:“要重点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技术上要完成整车设计、集成与制造技术;动力系统的集成与控制技术;汽车计算机的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的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

  同济大学校长万钢也表示,《纲要》中,汽车的内容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

  中国汽车工业这几年在创新上做了很好的探索,尤其是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上小有成就。这完全符合“后发”国家的特点。专家认为,中央提出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创新方式,是对创新经验的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张小虞表示,这三种创新模式完全符合汽车产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比如,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就可以选择原始创新;对商用车来说,则符合集成创新的条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适合于目前中高级轿车和一些汽车电子部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表示,目前对多数国内汽车企业来说比较现实的是通过创造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研发队伍,引进一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但这个过程要以自己为主。开始的时候我们与国外差距大,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但是一旦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就一定要注重原始创新。

  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形成产业国际竞争力

  张小虞告诉记者,在《纲要》里,汽车产业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将会越来越多地掌握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强。

  一位行业管理人士表示,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自主创新道路,有利于我们的汽车产业获得核心技术,有利于实现汽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与国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推动和实现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整个产业和企业在产品、组织结构方面趋于合理,从而最终形成国际竞争力。

  当今时代,哪一个产业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哪一个产业就会具备国际竞争力。汽车产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我们将无法改变汽车产业关键技术方面自给率较低的现状,自主创新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也就无法改变产业技术中一些关键领域的对外依赖性;也就不得不花巨资进口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汽车产品。钱平凡博士也认为,在产业价值链中,研发的比重是最大的,而制造是最小的,现在的国际竞争主要靠研发能力和品牌。不仅整车如此,零部件行业同样如此。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