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全面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全国上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达到19.1%。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继续得到抑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增幅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加快1.8个百分点。外贸进口和出口双双超过3000亿美元,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价格涨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随着供给能力的提高和不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控制,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比去年有所缓解。

    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出台早、力度大、落实好,全年可减轻农民农业税负担210亿元,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夏粮种植面积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产量比大丰收的去年又增加512万吨,早稻可望再获好收成。种植业品种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超级稻等优良品种加快推广,一批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项目启动。在宏观调控引导和市场机制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工业结构加快调整,钢铁、有色等产业集中度提高,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产量成倍增加,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落后生产能力淘汰步伐加快,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林牧渔、涉农产品加工、设备制造、运输等行业投资增幅扩大。特别是,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使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地方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上半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1%,涨幅比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

    协调发展:出现积极态势。今年各级政府对社会事业领域特别是农村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增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启动了在两年内解决212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的应急工程建设。“两免一补”资助目标基本完成,中央免费教科书资助的贫困学生扩大到3000万人。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从区域经济发展看,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新进展,中部各省也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东部地区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资源加工和制造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全社会更加重视土地、淡水、能源、资源等的节约使用和集约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取得初步成效。

    体制改革:力度明显加大。国务院对今年的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一些多年酝酿的重点领域改革取得进展。国有企业股份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铁路和邮政体制改革开始启动。针对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开展了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出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配套措施,发布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铁路建设和运输等领域向非公有资本开放。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股权分置试点等改革取得新突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启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水价改革顺利推进。

    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增速同比分别加快0.8个和1.6个百分点。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各地广泛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和旨在帮助农民工就业的“春风行动”,改善城镇就业服务,加强农民工培训,提供适合农民工的岗位400多万个。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66万人。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各地陆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有近2200万城市居民和500多万农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决策的结果;是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入人心,宏观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的结果;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实践证明,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措施是必要的、及时的。这不仅有利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而且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但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在总量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的情况下,一些结构性问题日益显露。主要是,粮食价格趋降、农资价格上涨和自然灾害偏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投资规模依然偏大,4、5、6月份投资增幅逐月攀升,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达8万多个,其中仅6月份就新开工2.4万个。投资结构仍不合理,在一些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抑制的同时,另外一些领域又出现了新的无序建设。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增势依然较猛。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企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黑色和有色金属矿等采掘业利润大幅增长,而建材、电力、机械、电子行业利润下降较多。金融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农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国内外经济和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基础脆弱的状况尚未改变,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现行的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企业内控机制仍不健全,导致盲目投资和粗放增长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还没有消除。企业利润增幅回落既有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也有从前两年超常增长的状况合理合归的必然因素,但从深层次的原因看,这是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产品比重较大,难以适应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变化的结果,更是前一阶段一些行业盲目投资造成产能明显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的必然后果。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实质上是反映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转变滞后、体制不完善和法制不健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下半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较快增长期,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继续推进,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较强。世界经济仍将保持适度增长,经济发展的外需动力也不会有大的减弱。另一方面,只要我们坚持贯彻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投资需求过快增长等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也不会出现大的反弹。国民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关键是必须抓住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利用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增强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着力转变增长方式,更好地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促进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