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节能强制性国标考验汽车企业综合技术能力

    7月1日,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将正式实施。在石油紧张和汽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国家开始从技术控制入手对汽车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业内评论称,这个强制性国标是给一些企业带上了“紧箍咒”,但是却给消费者指明了理性的消费方向。这项强制性国标的实施将会给我国汽车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参与标准起草工作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金约夫。
  强制性国标全面提升技术水平
  “作为我国控制汽车油耗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它的目的指向非常明确,就是通过限制汽车油耗以达到节能的最终目的。”同时金约夫表示,这个强制性标准,也是一个旨在全面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标准。“在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准备阶段。从车型情况看,目前大约有90%的车型可以达到限值标准。而在两年前,也就是2003年,据当时的调研,所有车型中只有50%的车型能够达到第一阶段的限值要求。另外,2008年1月1日起将要实施的第二阶段限值标准,在2003年时只有18%的车型能够达到,但是到今年5月份,据我们的调查,已经有50%的车型可以达到。”
  而对于在今年7月1日实施第一阶段限值标准后,还有达不到要求的“10%”部分,金约夫认为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有些企业正在通过技术转变,努力后有可能达到;二是企业直接放弃生产。”金约夫认为,由于目前我国多数汽车企业还存在着单一产品单一车型的落后状况,一旦个别车型不准予生产,将不排除某些企业面临停工的状况。
  “从2002年初稿出炉后,我们就已经让所有的汽车企业知道,国家将出台这个限制油耗的标准了,但是还是有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等‘红头文件’,等国家‘怜悯’。这次决不可能了,这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达不到标准只有出局。”金约夫如是说。
  相比较国内的个别汽车企业而言,此前曾普遍不被看好的一些生产高档豪华型轿车的国外企业却显得更加积极主动。金约夫说:“国外一些知名汽车企业在燃油消耗方面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他们已经早早做好了准备,应对中国市场,像宝马、戴-克、力推陆地巡洋舰的丰田,他们的车型现在已经能够达到第二阶段的限制标准。”
  金约夫表示,节能强制性国标将直接提升汽车的技术含量。这不仅是为了让国外技术含量较高的车型进入中国市场,防止一些技术落后、能源浪费严重的进口车进入,同时也是促进国内汽车厂商在自主研发高级技术上增加投入。
  相关标准仍在继续完善
  据金约夫介绍,《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自1999年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立项后,前前后后经历了近5年时间进行调研、制定、修订,是我国入世后第一个向WTO通报的标准,修订过程中向国际、国内人士广泛征求过意见,也向社会公开征求过意见,是一个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而以后继续出台的相关标准也将与此标准一样,继续与国际接轨。
  据金约夫介绍,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标准制定工作安排,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在完成制定《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标准和《轻型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后,目前正在紧张地制订《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关于燃料消耗标识的相关规定。
  金约夫认为,国家实施节约能源的政策后,从社会各界都应该对经济燃油性好的节能型汽车给予支持。他举例说,对于节能型汽车实施有区别的燃油税政策,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在进行研究,将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要求汽车企业在车型上标注燃油消耗的明显标识,这样可以便于消费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由国家政府部门发布《燃油经济性标准指南》,引导消费者对社会上的所有车型的燃油经济性进行了解和消费选择。
  “消费者最关注的就是汽车的油耗标准,政府部门和汽车企业都应该更积极、更公开地进行引导。”金约夫也表示,燃料消耗第三阶段限值标准的制订工作也正在积极筹备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