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05,汽车企业期待更好的外环境

    “中国还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阶段,政府的职能转换还刚刚起步。我们希望他们能走得更快、更远……”一位大汽车企业的宣传部长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
    经过52年的发展,特别是汽车进入家庭大潮的洗礼,中国汽车工业已日趋成熟,国家的宏观政策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但如何营造更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保证汽车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许多汽车人看来,仍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汽车企业有话要说
    “今年,我要向全国人大提个建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大代表开门见山地说,“一是摩托车消费税的改革步伐应当加快;二是各地应当取消对摩托车的限制。”
    “国家对部分通过欧Ⅱ排放标准的车型,已经取消了新车型上牌检测,但免检的车型范围还不够明确。同样是M1车型,有的车型早已通过某些渠道获得免检资格,但大多数企业却连申请的门路都找不到。由于政府目前还没有关于免检申请和审查条件的规定,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不公平竞争。”南方某汽车企业的老总说。
    “应当取消对小排量车的限制。小排量车才是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车。”虽然已经离开了哈飞汽车,崔学文还是想为小排量车“平反”。1996年,崔学文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中,呼吁政府取消对小排量车的限制。9年后,限制小排量车的状况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了。
    通过对很多汽车企业的调查,记者发现,他们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政府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已呼吁多年,但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四大问题成为焦点
    采访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有:将3C与《公告》合二为一,解决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的多头管理问题;对通过国家认证的新车全面实行上牌免检,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对汽车企业的自主开发给予更有效的政策支持,如对企业用于自主开发的样车、检测设备等减免进口关税;取消各地对小排量车的限制。
    小排量车限行的问题,更引起了普遍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何升韬告诉记者:“过去相关部门对旧产业政策没有很好地执行。现在,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发改委的《节能中长期规划》中,都鼓励小排量、低能耗汽车发展,但是,北京市和上海市却在2004年12月提出,根据实际情况,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限制微型客车。”何升韬认为,这不符合建设节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上海市、北京市限制微型车的理由无非是,车况差、车型陈旧、启动速度和动力性能差。但了解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这和实际情况并不相符。目前,国内生产的很多小排量车,起步、加速性能并不逊色于排量稍大的轿车,而且车身短、占用道路和停车空间少,省油、环保、节能就更不用说了。对中国这样的能源紧缺国家,小排量车的优点更加突出。
    “地方政府的做法为什么和国家政策相违背?”
    “利益驱动。”何升韬非常感慨地说,“北京市这样做可能是考虑到首都形象或者管理方便。要气派、豪华,小排量车就有些碍眼了。”
    经过近9年“抗争”,汽车企业始终没有说服地方政府取消对小排量车的限制,限制的事接连发生。一方面是国家的宏观政策;一方面是国家赋予地方疏导交通的权力,这时,地方政府的选择权显然很大。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似乎忘记了,使用国家授权不等于一定违反国家政策。
    中央的干预能力有限
    “国外汽车工业的起步比我们早,进入汽车社会的时间比我们长。我们在做各种决策之前,不妨先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可以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点。”汽车界知名专家杜芳慈说。
    杜芳慈举了日本政府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例子。
    这件事儿由几个政府部门合作完成:教育部门要从娃娃抓起,灌输交通安全常识;道路管理部门要完善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的建设;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维持交通秩序;汽车厂则要生产出更能满足安全条件的汽车。“这样的管理,即不打乱仗又是一盘棋。”杜芳慈认为,和日本相比,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还不够强。
    “中央的干预能力有限,甚至无法强制地方去执行。”何升韬的观点和杜芳慈一样。他认为,要解决这样的矛盾,首先要强化中央的权威。中央既然出台这个规定,制定规定时就要充分推敲,做大量的调查研究,让地方找不到不执行的借口,维护规定的严肃性。
    怎么解决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也是很多汽车企业关注的话题。
    “政协委员可以就限制小排量车问题向政协提出提案。如果政协提案委员会将提案转到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就要对提案进行解释。如果解释不能打动政协委员,就可以给地方政府设立一些障碍,或者让他们取消限制。”何升韬表示,有必要的话,他会提出这个提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