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重卡“通行费”大幅调低 用户企业两方受益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交通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要求各地区交通、价格主管部门抓紧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

  这次降低通行费收费标准的对象是载重10吨以上的货车。对大于15吨的第五类货车,在现行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降低30%;对于10~15吨的第四类货车,在现行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降低20%。如果按照上述幅度降低后,第五类车的收费标准小于第三类车收费标准的1.4倍,则按照第三类车的1.4倍征收;第四类车的收费标准小于第三类车收费标准1.2倍,则按照第三类车的1.2倍征收。现行的第四类车和第五类车的收费标准,已经低于第三类车的1.2倍的和1.4倍的,以及今年内已经降低第五类、四类货车收费标准、且幅度不小于上述幅度的地区,可不在降低收费标准的范畴内。

  此消息一经发布就在重卡企业和用户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重卡“通行费”的大幅调低不仅直接降低了营运公司的运输成本,同时也将引导货运用户更倾向于选择10吨以上的重型卡车,从而拉动重卡市场的持续发展。

  营运成本大幅降低

  降低大型货车公路通行费,直接受益的就是营运公司。交通部有关人士称,以往公路收费存在一些地方收费标准偏高的问题。以北京一家大型国有运输企业为例:一辆载重量20吨的集装箱车,从北京到广州,往返一趟需要缴纳将近8000元的通行费。再加上油料、养路费、保险、折旧、人员工资、部门开销,总共的费用要超过2.1万元,也就是说,公路通行费用要占运输成本的30%左右,而今年一年,这家运输企业从北京到天津港往返货运,总共缴纳的通行费已经超过了130万元。

  营运公司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不惜超载超限,以至“大吨小标”现象非常严重。今年年初,国家治理“双超”行动全面展开,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超载超限,规范了卡车市场。而此次降低重型卡车通行费更显示了国家治理超载的决心,引导运营公司购买10吨以上的货车,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超载问题。降低道路通行费,将使15吨以上车辆的运输成本降低30%左右,以上面所说的这家公司为例,北京至天津一年的运输成本将至少降低40万元左右。对于营运公司来说,成本降低后,运输企业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大型车辆的发展上,提高整体的运力档次。据了解,一些运输公司目前已经在考虑增加大吨位的卡车。

  通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降低通行费同时也将缓解我国目前存在的运力紧张的现状。据了解,在我国现有的572.5万辆营运载货汽车中,70%属于载重5吨以下的轻型车或中型车。这些车辆装载量小、运输效率低、资源消耗多、装备质量差、单位运输成本高,原本不该是远途、大宗货物道路运输的主力。但是,由于大小吨位车辆道路通行费的比价关系不协调,大型货车一次性交费额较多,占运输总成本的比重较大,严重制约了大吨位车辆经济优势的发挥。对10吨以上货车降低通行费标准,意在通过调整大小吨位车辆的比价关系,促进运输业户和汽车生产企业加快车型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建立“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载重10吨以上的多轴大型货车装载量大、运输效率高,是国际上大力发展的高效运力。此外,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骨架日渐成型,一些对时效要求高、附加值高的远途货物运输,将改由公路承担。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铁路的压力,缓解运输紧张状况。

  重卡市场持续升温

  今年伊始发布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法规是今年重卡市场在整个汽车市场一枝独秀的主要支撑。4、5月国家治理“双超”行动全面展开,《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制》颁布实枝施,欧Ⅱ排放标准启动,虽然曾一度使得卡车市场一路跌停直至冰点,但是随着国家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强和大企业对政策法规的公开支持,重卡市场逐渐规范并走出低迷,于6月开始新一轮高涨,并在7~10月保持与冷清的轿车市场完全不同的火爆局面。同时,符合新标准法规的诸多新品相继推出,相互比拼,也带动了重卡市场温度的上升。截止到11月底,重型卡车的销售已经突破347842辆,同比增长60.52%。有关人士预测,今年的重卡市场产销增幅可能达到40%左右。而近日发布的《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标准的意见》对于重卡市场来说又是一针兴奋剂,将可能对明年重卡市场走势有直接影响。

  降低重型卡车的通行费对我国重卡生产及销售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潜力释放直接对重卡企业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出台的政策和用户的反映都直接指向了大吨位、多轴卡车,国内卡车重型化发展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今年,各重卡企业都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市场战略,纷纷推出各款新品,诸如解放奥威、东风天度、重汽HOWO,红岩新大康等。这些产品正是符合了大马力、多轴的要求,因而一经推出就订单不断。但是目前,新品的类型、马力还是无法完全满足市场和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因此,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如何在短期内推出更新一代的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5046961
Email:hyxxb@caam.org.cn chenshihua@caam.org.cn
电话:010-68594196,68595379,68595015,68595235